close

  成都商報記者
  施斌 饒穎 胡挺
  攝影記者 劉海韻
  昨日,本報報道了劉家父子的情況後,各大網站紛紛轉載,在網絡上、微博上,眾多網友對此進行了熱烈評議。
  @成都商報
  面對現實,
  別再逃避了!
  @EnzoZidaneFernandez:眼高手低,理想高於現實。成績好只能代表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實幹的能力和精神。
  @神父管不住人:變成流浪漢只是噱頭吧,關鍵是他進入極度迷茫期了,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又不想將就自己得過且過,感覺這人應該還行。
  @遐邇唐: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的確是現實版的傷仲永
  @成都美博教育:曾經的光環,只會成為此刻的枷鎖!
  @lamar張:其實這完全不怪教育好不好,是他自己,好大學出來也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勤勤懇懇,找不到好工作可以做其他啊,誰能說事事順心。
  @luya師太:家長被榮譽的光環籠罩了,不能正視現實。
  @網友: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成要成為偉大的人,殊不知這個世界大多數人只能成為平凡的人,平凡中也可以活出不凡,也可以活出價值!加油吧,不放棄,你會找到人生的方向的!
  @網友:以前讀書的時候,考試成績、名次、中考、高考就是我們的小目標,可當我們上大學之後,才發現自己卻是普通一人,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沒有目標。劉寧的案例雖然讓人感到唏噓,但也是目前大部分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網友:我覺得他還蠻正常的,只要肯好好找個工作的話,養活自己都不是問題,別在糾結那些什麼人生意義的東西了!找個工作努力乾吧。面對現實,別再逃避了!
  昨日上午,來自涼山某縣的劉國華(化名),帶著好不容易找到的兒子劉寧(化名),準備離開成都。
  8年前,劉寧考進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畢業4年一直沒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去年8月回成都後,一度流浪甚至露宿街頭,過年也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幸在各方熱心人幫助下,父親趕來成都找到了兒子。(本報昨日曾作報道)
  他們的情況進一步引起各方關註和廣泛評議。昨日,陸續有40餘家來自成都、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公司,提供工作崗位,甚至遠在美國休斯敦的廈大教授,也在關註著劉寧。
  父親準備接回兒子 “守著”他恢復身心
  前晚,劉家父子住宿在交大路一家賓館。
  劉寧曾經設想過父親可能會來找他,但又沒抱太大希望。如今,父子重逢,對於父親的尋找,劉寧並不願意作過多表態。
  對於年後在成都的生活,劉寧本來有自己的設想:準備去勞務市場應聘,隨便找個工作,而且經常待在網吧,覺得去網吧當網管也不錯,至少先能自食其力地解決生存問題。現在父親趕來找到了他,與家人一番溝通,父親劉國華準備帶劉寧去巴中姐姐家。
  昨日上午,劉家父子來到梁家巷汽車站,買好了回巴中的汽車票,準備乘車離開成都。
  關於未來,劉國華擔心,兒子已漂泊了數月,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可能無法再堅持下去。“昨天晚上,我和他談了很久,他瘦了,而且感覺也很疲勞,我想帶他先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再說以後的事情。”按照劉國華的設想,把兒子接回巴中後,他會長期“守著”他,讓他慢慢恢復。
  對於父親的打算,劉寧一直沒有發表意見。
  “2500元? 這已經超出我的預期”
  理科狀元簽約軟件公司
  “2500元? 這已經超出我的預期”
  成都商報報道劉家父子的情況後,立即引來各方關註。昨日,包括多家成都公司在內,有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等各地的40餘家企業和個人,先後致電成都商報,表示願意幫助劉寧走出這一段迷茫時期,給他提供工作崗位或心理疏導。
  記者隨後將這些信息通報給了正欲乘車離開的劉家父子。聽到這一消息後,他們反覆商量考慮後,表示願意與這些企業、公司先溝通交流一下再說。劉寧也表現出了對工作的渴望。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很有“啃老”的嫌疑,他也不願意再和以前一樣。
  昨日下午,專程趕到劉寧入住的賓館的北京某軟件公司成都研發部總經理李先生,與劉寧進行了一番深切的懇談。見到劉寧第一面時,李先生說:“長相很清秀的小伙子,一看就是搞技術的。”
  李先生:我們公司是專門做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結合了電子地圖與衛星導航等相關應用。
  劉寧:可我學的專業側重於硬件,你所說的應該是軟件方面吧?
  李先生:其實軟件對於個人來說,更容易突破。我看重的是你在中國科技大學所培養到的專業基礎知識,其實我本人是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對於學科的實際應用,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實踐中去學習,以適應IT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要。只要你用心學習,一定可以勝任軟件開發方面的工作。
  劉寧:可是我害怕乾不好?
  李先生:這方面你不用擔心,我會給你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學習,同時給你安排相應的公司技術骨幹手把手地指導你;還會給你推薦相關書籍學習成長,並且這部分費用都是報銷的。這期間,公司會按照新進員工的標準給你發放工資,底薪是2500元/月;工資雖然不高,但這隻是初級階段,等到你真正能夠獨當一面勝任本職工作,會獲得更能體現個人價值的薪酬。並且在行業內,也會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
  劉寧:2500?這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
  李先生:只要你願意,我現在就可以帶你去公司參觀;如果你想留下來,可以馬上簽訂一到兩年的勞動合同;當然,合同期由你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劉寧:我還是蠻感興趣的,也想去看看。其實我也希望這份工作可以穩定下來,如果可以,我想簽兩年(勞動合同)。
  劉寧考慮一番後表示願意去公司看一看再定。昨日下午,一行人前往該公司位於成都市高新西區的辦公所在地。劉寧決定留在這家公司嘗試新的環境,雙方一拍即合。
  當日下午5點,劉寧填寫了員工入職表、並與李先生所在的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在辦理完成相應的手續後,李先生表示,劉寧今日(12日)便可報到上班,並計算工資。
  李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劉寧入職後,將被安排在負責軟件測試的崗位,期間由公司骨幹經理幫帶學習相應的業務技能,以使其儘快進入角色。
  “或許這是我跟他的一種緣分吧”
  研發部總經理“求賢”而來
  “或許這是我跟他的一種緣分吧”
  在見到劉寧之前,成都商報記者提前瞭解了李先生的想法。採訪過程中,李先生向記者表露了不想透露公司名稱及個人身份的訴求,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我不是為了炒作,我是看了你們的報道之後看中了劉寧。”
  成都商報記者:劉寧的情況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註,有網友評論認為,是劉寧所追求的事業理想遠遠與現實不符,從而導致了他畢業四年後仍沒有一分穩定的工作,使他至今漂泊。
  李先生:我並不認為他是別人評論的那種“眼高手低”,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潛力可以發掘的人才,需要一個平臺,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一個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大學本科生,可能或多或少地感覺存在一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就需要企業在用人過程中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成都商報記者:以往的企業聘請員工,常常會以招聘的形式等待應聘者上門。你為什麼主動找來“反嚮應聘”?
  李先生:IT行業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往往專業的公司聘請不到合適的人才,而專業的人才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所以我是在看到成都商報的報道之後,抱著一種“求賢”的心態慕名而來,或許這也是我跟他的一種緣分吧。
  軟件公司李先生
  我並不認為他是別人評論的那種“眼高手低”,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潛力可以發掘的人才。我是在看到成都商報的報道之後,看中了劉寧,抱著一種“求賢”的心態慕名而來。
  理科狀元劉寧
  我還是蠻感興趣的,也想去看看。其實我也希望這份工作可以穩定下來,如果可以,我想簽兩年(勞動合同)。
  報道後,昨日40餘家企業和個人致電成都商報
  大學教授、創業者來電:
  我希望能幫幫他
  雲南省文山市育真學校一位薑姓負責人:我校從事課外輔導,目前有十多個專職老師;希望劉寧能來這裡工作,解決他父母的擔憂。併為其提供每月4000餘元的薪資。
  成都某國有企業技術部主管史先生:“我想給劉寧提供一份信息化管理或者是電子產品開發方面的工作,如果他願意,我想跟他談談,看他適合這個工作不。”史先生說,他覺得劉寧畢業於名牌大學,一直找不到工作很可惜,“如果他這些年的經歷讓他有了些經驗教訓,成長了,我覺得他還是不錯的,我希望能幫幫他。”
  王先生:我是劉寧的校友,想幫助他。我畢業20年了,在長沙有家自己的公司,我認為他還是有能力的,可以當面交流一下,給他提供工作,也可以經濟上給予他幫助。請轉告他,我們好多校友都很關心他,想幫助他。
  黃先生:我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授,我現在是從休斯敦打來電話,我在網上看了你們的報道,我覺得這個孩子是得了抑鬱症,我家人有不少都是醫生,可以提供幫助。
  梁先生:我是廣東肇慶一家生產電子元件的公司,我認為劉寧是個人才,經過培養,他有實力成為核心技術人員,我們希望把他作為副總工、總工程師來培養,能夠提供豐厚的薪酬,新項目上市後,也可以給他分紅、股份等。
  廖女士:我們是廣州一家機電公司,有很多崗位適合劉寧,他可以先從銷售做起,慢慢磨煉。
  何進:我是北京大學電子科學院教授,在網上看到了關於劉寧的報道。我現在在深圳管理一個重點實驗室,覺得劉寧還是有天賦的,能安排他在實驗室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果他自己能努力的話,我還能推薦他到國外留學讀研究生。
  朱先生:我們是上海一家做金融交易的公司,做期貨、大宗商品、股指方面,我認為劉寧主要是沒有找到興趣點,我們正好需要一個有一定靈敏度、反應快的人才,他愛打游戲,如果轉化成關註盤面數字就很好,其實這也是一種游戲。
  楊先生:我是陝西一家公司的,劉寧作為理科狀元,智商絕對不低,他現在只是自信心暫時受到了打擊。我是自己創業的,可以給他提供一份合適的工作。
  於先生:我是北京一家軟件公司的,想給劉寧提供工作崗位。這小伙子現在是“哀莫大於心死”,沒了生活的動力,對很多事物都沒興趣,受了挫折,其實很多技術型人才曾經都是如此。他只要找到一份感興趣的工作就成了。我們公司正好需要他這樣的人才。  (原標題:“我希望這份工作可以穩定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f92yfsq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